中国人民大学近日确认,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娟也被免职协助调查。这一事件与“名校”“招生”“被查”等关键词联系起来。高招腐败案件近年来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三个环节已成腐败“重灾区”。自主招生沦为“点招”通道,一个点招名额卖100万元;调换专业少则几万元,多则10余万元。(12月3日《北京晨报》)
批判
100万进名校撕碎了公平
虽然高招腐败在坊间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当“上名校的机会”这样直接等同于某个金钱数字,还是让人愤怒无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多少考生为之勤学苦读却被名校拒之门外,可那些有权有钱者轻轻松松靠某个官员的条子或者砸一笔钱,就能直接“坐火箭”进入名校,连搞高考移民、高考加分、高考作弊的“麻烦”统统都省了。这简直将高考公平的遮羞布都给撕了;就这样,也还好意思动辄号称建设世界一流高校?
诸如自主招生之类好“经”,但凡“念”进我们的高校,最后全部都是一部“腐败经”,为什么会这样?根本的原因或许就在于高校的“两化”:一是高校的产业化,二是高校的行政化。想想看,一个既讲赚钱又讲官僚的地方,加之没有像样的外部监督,怎能不成为权钱之恶的集大成者?工程建设如此,科研基金如此,高考招生自然也如此。
有人说,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最后底线;可事实上,即便高考组织得再公平,如果招生腐败不除,也无教育公平可言。所以,高招公平才是教育公平真正的最后底线。必须先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破除高校产业化和行政化,恢复教授治校传统,改革高校运行体制。
阳光招生,这是我们见得最多的高校招生对外宣传关键词;“一个点招名额卖100万元”,刺破了这个虚伪的谎言,实则不过“阳光招生其外,腐败招生其中”。所谓阳光招生,如果不能做到信息透明,阳光根本进不去。要遏制招生腐败,必须实行招生信息的实时透明:录取了谁,详细分数是多少,有没有高考加分,志愿填报情况怎样,被录取到哪个专业,都应该在统一网站上第一时间公布。就像每卖一套房子都要登记公开一样,每招一个学生也要即时公开。
唯其如此,自主招生才不至于沦为“点招”通道,补录环节才不至于多为“暗箱操作”,调换专业才不至于衍生成花钱“买”好专业。(舒圣祥)
提醒
不能因腐败否定自主招生
高校自主招生改变了以往一张考卷定终身的现象,有利于高校发现特殊人才,使得一些有专长的偏才、怪才或一些有培养潜能的学生有机会走进大学校门,可以说自主招生是一举多效的办法。据报道,此次人大招生腐败都是发生在自主招生、提前录取环节。有人据此反对高校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显然反错了对象。
我国推进自主招生虽然有10年的历史,但是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探索,不得不说的是入选自主招生的考生,高考分数只要达到有关高校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就可以录取,如:2008年对入选自主招生的少年作家蒋方舟,清华大学在高考分数中降低60分录取。在高考竞争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别说几分就是1分之差甚至是零点几分都会名落孙山。
为了能让孩子上名校尤其是人民大学这样的学校,对于有钱有权的人来说,参加自主招生这是一个捷径,必然会使出一些办法和手段,全力主攻负责招生的核心人物——招生就业处处长。为了避免招生腐败,教育部和各高校都出台了多个廉洁自律的规定。由于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没有集中暴发,更没有典型案件曝光,使出台的制度没有及时打上“补丁”堵塞漏洞。由于缺少监督和制约,作为招生就业处处长面对种种诱惑必然难以招架,走向腐败也是制度使然。正如中国青年报一份调查显示,81.9%的公众呼吁自主招生过程更加透明,66.1%的人认为原因是自主招生政策本身存在漏洞。因此,要让自主招生达到最大效益化,只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严格问责,使招生人员不能腐、不敢腐,确保招生的公平、公正。(李方向)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