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片: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高考改革,必须以考试招生分离为核心。如果不推进招考分离,而只是在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上做改革调整,将很难打破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
从目前的高考改革思路来看,虽然再次提到招考相对分离,但是,改革的落脚点,还在考试改革,包括统一考试、减少科目、一年多次考。这些,都是在不改变集中录取制度前提下进行的。
其实,招考相对分离的方法,很简单。
只需把目前已尝试自主招生的90所高校,与集中录取脱钩。自主招生,移到统一高考之后。同时,统一高考的功能从目前的选拔转为评价即可。
统一高考成绩公布后,大学可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达到申请成绩要求的考生,就可自主申请若干所高校。大学独立进行录取,每个学生都可获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
若操作成熟,可在此基础上,实行一年多次考,最终形成多次考试、多次选择、多次录取,建立全新的多元评价体系。
这种考试、招生方式,就是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招生的方式,已经运作多年,实践证明并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难题。
实行招考分离,本质是放权。政府部门需把考试组织权交给社会机构,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大学,把考试选择权交给学生。
而这,正是招考分离呼吁多年却难以推行的最大阻力所在。因为,教育部门的核心权力将丧失。
根源是要打破唯分数论
专家名片:夏谷鸣,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剑桥高中项目中心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改,是好事。但关键是,根源有没有找到?根源,就是招生制度的变革,打破唯分数论的单一录取方式。
去年9月,浙江省进行新一轮的课改。其实,如果没有相匹配的高考方案出台,选课无用。
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改革本身,是种进步。采样,不再是单一的高考分数。可是,这样会不会产生一个新的竞争?在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被称作小高考。这背后,需要把握好标准——学业水平考试只区分是否达标而不区分好坏。
我更赞同,学生有科目的选择权。这与国际接轨,比如英国的A-Level考试,也正好与选修课相呼应。
但是,如果招生仍是单一的分数论,学生会去选最易拿分的科目。如果,只是在如今文理科6门课的盘子里做选择,学生选择权的意义仍不大。
其实,学生科目选择权会反过来,促进高校招生制度的改变。这才能打破一考定终身,招生不再是简单地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