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五宗罪”
1、教学质量不均
大学语文课程中,老师的谈吐、学识、个人魅力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少上过大学语文课的学生表示,在实践教学中,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就非常受欢迎,有的老师讲则学生缺勤多。老师个人的水平对课程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方式呆板
不少学生对记者表示,高校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互动的、有思想观念碰撞的,大学语文课亦如此。但他们所上过的大学语文课,就是老师从头说到尾,灌输式的教育让他们不感兴趣。
3、班级规模太大
目前国内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经常是公共课,一般都是一二百人的规模。“美国一些大学的写作型通识课程一般都是20人以内,没有超过30人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金利民认为,要想保证语言教学的效果,应该采取小班教学。
4、师资力量不足
宁波大红鹰学院[微博]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何二元指出,中国的师范教育没有专门的大学语文师资培养系列,大学语文课的教师九成就是中文系老师,所以他们很容易讲成文学。而剩下的一成往往是语文教育专业的老师,所以就容易讲成“高四语文”。
5、教材内容陈旧
“讲大学语文总要有所依傍,以文选的方式来编写教材没有什么错。但是一些大学语文的教材所选文章陈旧,和现实不搭,有的甚至类似中学风格。”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文学院教授李山认为,大学语文教材不必过分强调文学性,也不应该再追求字词句,而应该把人类最精粹的东西选到一块,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情怀,乃至人格教育。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