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方兴未艾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客观效果也是农村学生的机会相对减少,因为在知识面和视野上,农村学生普遍处于劣势;就算是考试大纲范围内的试题考查,农村学生由于平时所享有的师资和受到的训练稍逊一筹,在竞争中也难以占优。
甚至是增加考生命中机会的平行志愿填报改革,无形中也会使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机会减少。前述农村中学校长告诉记者,农村的孩子本来就没有把握报考最顶尖的大学,一般会把本科线以上的第二批次重点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但是平行志愿的实行,使得这些大学能够招录到考分相当高的考生,他们对农村考生形成了非常强烈的竞争,后者通过拉开档次填写志愿、从而被相对较好的第二梯队大学录取的希望变得渺茫。
面对这种局面,政府不断出手,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教育扶持的力度。2012年起,教育部规定“十二五”期间,每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年度计划总增量中安排1万名左右本科招生计划,面向国务院确定的21个省(区、市)的680个贫困县实行定向招生。
今年上述专项计划的覆盖区域又有所扩大,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832个县,划拨的招生计划数也从1万名增加到3万名。
“我们留给这个专项计划的招生名额已从30个增加到了50个”,南京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刘源告诉本报。
求解教育公平
7月18日,刘源在招生现场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称,当天南京大学在西藏地区某贫困县招录了一名定向生,其高考分数仅为358分,只比当地少数民族考生一本分数线340分略高,而该校在西藏地区按照普通高考程序招录的考生,平均分数比定向生高近200分。这其中的公平又该如何衡量?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