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不解的是,短暂的喧嚣之后,一届一届的状元彻底消失在人海之中,其专业动态及个人发展更是鲜为人知。有媒体报道,从恢复高考的1977年到2011年的34年中,全国2000多位省级高考状元无一成为所在领域之权威翘楚,大多寂寂无名,从事着非常普通的公共类工作。对于这样的结论让人沮丧,而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的微博披露“几乎所有的高考状元在业界几无建树,于社会预期相差太远”的消息则更令人震惊。
2009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经过对1977-2008年全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等状况的调查,所得出的结论和罗厅长的发现高度一致。从近年来涌现的“杰出政治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富豪企业家校友榜、长江学者等顶层人才榜”上,也都未发现高考“状元”的身影。
公众由此疑惑,“状元”职场表现同社会预期相去甚远,是“状元”自身的问题,还是社会对“状元”的期待有问题?
在我看来,期待是一个一点都不靠谱的概念,特别在社会公众对状元群体的集体价值欲求方面,有着强烈的一厢情愿式意念绑架的意味。成了状元,是不是一定要成为行业领袖或业界大佬?是不是必须蟾宫折桂名垂青史?当然,从回馈社会的角度看,能有这样的作为固然欣慰,但谁能说一个家庭幸福,身体健康,自食其力的高考状元就不成功呢?
仔细想想,公众对状元的超强期待本身还是一个文化认知的问题,其核心则是职业均势和状元效应落差的严重不对等,你是状元,你就得成功,这样的道理显然是行不通的。几年前,因当年的陕西长安区高考状元,北大学子卢步轩操起杀猪刀摆摊卖肉而引发公众对人才浪费展开讨论时,时任北大校长周其风曾公开表态,北大毕业生为什么不能摆摊卖肉?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