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专访许江院长:艺术教育是全民的教育(2)

2014-11-03 16:28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艺术教育有三层“皮”。第一层“皮”,即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创作、独特的创造,每个民族、时代都有它独特的艺术,我们的中国画、书法、戏曲、歌唱、建筑、器具、衣食住行赏玩,都是中国独特的艺术,这是一张可见的“皮”,艺术教育关系到这张可见“皮”的创造。第二层“皮”,在可见的艺术后面,是一种情感,是更深一层的东西。我们通过这个民族的歌唱、绘画等不仅看到民族的历史,而且看到它的情感特点。中国人的情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含蓄而有韵味,所以中国艺术往往一唱三叹,一波三折。这是一层可感的“皮”。我们如果掌握了一门艺术,我们的心灵就有所依托,我们的情感可能就更加高尚和风雅。第三层“皮”,又在情感的后面,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智性方式。这是一层可思的“皮”。我们有著名的中国画、书法,在中国画、书法后面有中国人独特的情感特征,含蓄而诗意,在这后面其实是中国人独特的智性方式,或者说一种独特的知觉方式。这个讲起来有点玄,但十分之重要。

  因此,艺术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艺术的三层“皮”。我们要全民重视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不是一个科目,艺术教育关乎心灵,是人的基本素质。

  精英性、学术性、民主性使高校成为艺术创作国家队的主力军

  问:听了您的阐述我很受启发,也对艺术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艺术教育确实不只是科目,更是心灵的教育。在出席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的72位代表中,您是唯一代表高校的领导做典型发言的。您的发言在高校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知道,国徽、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些代表国家形象的美术工程,创作主力主要是高校。我们应该如何向前辈学习?

  答:中国高等教育界有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聚集精英。以美术为例,西方很多国家最好的美术精英不在高校,但中国最好的大师大部分都在高校。所以就出现你刚才讲的高校是艺术创作国家队里的主力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想,首先是高校的精英性。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它的前身是1928年由蔡元培创建的国立艺术院,到现在86年了,一代代人才层出不穷,诸多名家都在学校工作过或者是由学校培养出来的,像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都是学校的教师,吴冠中、赵无极、李可染这些大师是学校培养的。所以,它历史性地聚集了诸多精英,形成了一个高峰,这个高峰在一个民族创造当中特别重要。而且这个高峰对自己是有要求的,它营造了一种风气,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我们今天有人可能会说生活没有给予我们很好的条件,但在这些院校就有一种风气,你身在其中就会对自己有要求,不允许自己碌碌无为,成为一个庸众,不满足于一年发表多少论文,而是有更高的要求实现自己。这种高校精英的自我实现能力是高校的灵魂,是高校铸造高峰的主要力量。所以很多框框、指标数量化对他们来说是无稽之谈。我们今天可以证明,真正优秀的东西不是可以靠数字衡量出来的。这点十分重要。

  第二,学术性。高校是多学科在一起,文理科在一起,古今中外在一起,所以有多元交叉。加之又有很好的独立思考精神。这种独立精神与多元环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性,这个学术性和我们现在媒体炒作的明星效应完全无关,是很严肃的、面对历史的、也是面对灵魂的学术性,可以说是一种庄重的使命。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