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调查:民调显示仅48.3%受访者自认身体健康(2)

2014-09-18 15:17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在高考指挥棒下,体育教学、体育课程设计都是让位于考试的,导致学生连基本的跑步都不会。“你看某中学学生跑步的视频,每个班级排列成几排,喊着‘一二一’的口号,像阅兵一样,根本不是跑步锻炼的步幅和节奏。”王宗平说。

  “体育进入中学考试后,现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系教师岳海鹏说。“但是从中考后到高考前,这段体育运动时间被严重占用。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没形成体育运动习惯,到了大学也就更不爱运动了。”

  调查揭示,体育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29.1%)、家长缺乏足够认识(20.1%)、学校体育场地不足(16.8%)、体育锻炼功利性太强(12.5%),也是制约青少年身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体育进高考,专家认为有利有弊

  王宗平认为,要想改变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的现状,唯有让体育成为高考项目。“体育列入高考,可以让大家感受到体育好带给学生的竞争力,就会慢慢转变观念,重视体育运动。”王宗平说,“但是,这次高考方案改革几乎没有涉及体育方面,对体育定位还不明确。”

  体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配备也应当加强,体育课程的设计应当改进。王宗平指出,目前我国体育教师缺口30万人,出于安全考虑,目前教师上体育课的方式“很温柔”。而没有较强运动负荷的体育锻炼,对身体是没有任何效果、没有帮助的。“体育课程的设计,必须要有一些身体接触,要有一些对抗,要有对学生差异化、针对性的训练。”王宗平说。

  “如果在现阶段体育课进入高考,短期内有利于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岳海鹏说。“但是会出现仅仅为了考试而运动的现象。学生的出发点不是提高身体素质,真心热爱运动。长期来看弊病还是比较大的。会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的逆反心理,违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目的。”

  岳海鹏认为现在高考改革正逐渐摈弃“唯分数论”,对于体育教学也是一种促进。但改变这个过程肯定是长期的。“还是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的兴趣。”岳海鹏认为,可以利用小孩好动的天性激发青少年对运动的热爱。不要过早地让他们进入某个项目,不以考试为标准来衡量他们的体质。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