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所院校入驻,“科教气候”令人侧目
方大庆的直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
今年9月开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心楼落成,加之此前已投入使用的理科楼、工管楼群,整个北校区初具规模。所有这些硬件设施全由园区政府投资代建,总造价近15亿元。
在园区的支持下,西交利物浦还建成了全球先进水平的生物科学实验室、应用化学实验室、国内最先进的同声传译实验室、长三角地区最先进的微电子洁净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学校只需提供技术标准和规划,招标建设均由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完成。
这种“不遗余力”的支持始于2006年建校之际。是年,与西交利物浦采取全球猎头招聘教师团队相匹配,园区从2007年起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为区内科研院所和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开通从薪酬待遇、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到子女入学、住房免租等一系列的绿色通道。2010年,园区又推出“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每年投入不低于2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
领军人才看重的不仅是“安居”,更期待“乐业”。2010年,园区先期投入1200万为西交利物浦大学生物科学系配备240多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同年,苏州市政府批准在园区内建立首家代谢综合症新药重点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配备了世界一流的实验仪器,使我们的研究从一开始就进入国际水平队列。”曾任实验室主任、西交利物浦大学生物科学系张俊龙博士对于园区的投入颇感兴奋。实验室聘请了剑桥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等世界名校的6位顶级专家组成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使它快速成为苏州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合作研究的重要窗口。
走过10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形成的“气候”令人侧目:吸引了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内的24所高等院校入驻,区内院校与美、英、法、澳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3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和科研项目,已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兼具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模式种类最全与中外合作高等教育学历体系最完整两大特色的区域。
据统计,通过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等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累计建成研发机构和平台186个、国家级孵化器4个、省级孵化器5个;专利申请近12000件。以苏州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纳米技术产业为例,区内高校已与美国、德国、芬兰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研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