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关注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承担“解惑”使命?(2)

2013-08-14 03:50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教学到底该使几成力?

  沉重的压力压在“青椒”身上,更为当前的高等教育带来巨大隐患。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学。

  这是被众多大学校长屡屡提及的“立校之本、生命源泉”,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云南大学“70后”副教授尹晓冰的惊人之语:“教师全心全意投入教学就是自我毁灭。”

  “我觉得,教学上只要使三成力就够了,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到科研上,和评职称挂钩,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法宝。”王老师直言,他越来越品出同门师姐传授的“高校生存法则”的味道:“很多学校的教学任务都主要由年轻人承担,又要逼着你发论文、拿课题、评职称,还要上够课时量,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上课自然会被最先舍弃。”他的身边,越是大牌的教授,越不愿意去上课,“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乐意自己做课题出文章”。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却十分反感这样的言论:“我认为文章只应该占所有素质的十分之一,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教育方面的关怀、口头表达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学生交流的能力、能不能把知识传给下一代等。”

  但这一切,因为和现有的利益导向机制不相匹配,能真正听进去的人也实在寥寥。每个人都很忙,忙着结项、写标书、发论文,甚至是找发票报销、和期刊编辑拉关系。上课,已经成为最不重要的“良心活儿”。

  无奈之下,萧功秦选择用另一种路径说服学生:“不去争取那些课题,不去发表那些东西,就默默地自己搞自己的东西。你可能得不到很多的褒奖和奖金,但是你们的生活是非常充实的,将来可能做出重大的成就。”可没过多久,学生们说,无助感却更加强烈地袭来,这条路并不轻松。

  如何承担“解惑”使命

  “传道授业解惑”,这本是三尺讲台赋予这些“青椒”们最神圣的使命,也是让“教师”不仅仅只是一份职业的价值所在,可如今,一些“青椒”坦言无法体悟这样的境界,因为他们心中的困惑也“无处可诉”。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