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与外部关系角度看,在长期的单一投入机制下,企业参与研究生教育的责任意识缺乏,积极性不高,高校无法通过企业快速准确地获知市场需求的信号,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能直接反映在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从源头上造成了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意见》的出台,不仅有利于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需求与高校之间的直接传递,同时,企业可以借用高校的优势,获取更加符合需求的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从而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带动高校、企业、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对于高校来讲,成本分担与资助的杠杆,势必加剧各高校之间吸引优秀学生的竞争,倒逼高校更加自觉地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及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瞄准科技前沿,更加慎重、科学地确定自身定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类型与结构,推进科教协同创新与产学研用相结合,并在不断强化办学特色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从高等学校发展的角度看,统筹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分配,有助于高校内部建立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有助于创新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的培养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的潜力,形成以“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研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原来体制下的研究生不仅待遇偏低,特别是许多贫困生往往需要腾出很多时间为维持生活而奔走,而且“混文凭”的现象普遍,严重背离了研究生教育初衷。合理的成本分担,将有助于让未踏入研究生教育门槛的学生更加慎重地做出人生的选择,也让那些已经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生更加珍惜难得的机会,同时更加有利于在国家层面上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分流。而对贫困学生,新的多元奖助政策体系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科学设计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从国际角度看,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要逐步提升,提升国际影响力,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国际交流能力,适应国际竞争、获得国际社会认同的高层次拔尖人才。另一方面,教育规则也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当前,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基本采取的都是政府、学校和个人共同承担教育成本的多元化模式,值得借鉴。(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郑晓静)
《中国教育报》2013年7月16日第3版
相关文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推荐内容>>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谈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
推荐内容>>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出台意见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
推荐内容>>教育部回应研究生收费:学生所获资助将超学费
推荐内容>>研究生明年增加补贴 生活补贴每月增加至500元
推荐内容>>研究生新收费制度明年实施 学生奖补收入将增加
推荐内容>>教育部:研究生教育收费、奖补“两不误” 专栏>>读研收费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