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时代呼唤有思想的大学校长(2)

2013-07-17 09:44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大学的软肋:思想理念碎片化、断裂化、陈腐化

  很少有思想教育家型的校长是当代大学的大软肋。在通常,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大学校长在报刊上时不时发表文章,在各种论坛和工作会上有发言和演讲,更在校内年复一年地制定管理文件和进行工作布置,这当中都或多或少渗透着各自的思想理念和观点,有的还有一定见地,闪出思想火花。但思想精神体量大的真还不多。有相当多的大学校长把自己当成高级别的官员,作批示发指示,却没有或极少静下心来去做深层次系统的理论思考,面对改革发展难题拿不出有冲击力的完整思路和对策,也没有对教育立言立说之志。有的虽然有文章和演讲发表,也只是工作经验性总结,或由别人捉刀代笔,自己只是署个名或去宣读一下而已。在一些重要场合,人们听了校长发言,都会暗自发问:难道这就是中国顶尖大学校长的水平吗?一些校长在位一二届后离任了,留下的可圈可点的、可以流传的思想理念几乎仍是空白。有的著名学者(院士)任校长后,仍对其原学科专业研究津津乐道,并带研究生,但未必能想到专业智慧是弥补不了系统治校办学思想空虚之缺陷的。

  最应该出思想的大学,最应该有办学育才系统思想的大学校长,却深陷于教育思想理念僵化匮乏的尴尬境地,突出表现在思想理念碎片化、断裂化、甚至陈腐化。这一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有的大学校长的思想理论建设长期被轻视忽视,系统整合梳理缺失,也就谈不上站在至高之境,开创新域,导致形不成自己独特的合乎大学逻辑的认知体系、话语体系、价值体系、道德体系和实践体系;有的大学校长虽有表述浮华繁复的思想理念性内容,但无力凝练科学发展的“主心骨”和灵魂,导致学校发展认知混乱,办学理性定力不足;有的大学校长习得套功搬功,迷信洋人古人,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沦为西方理念的“复制者”或上级政策的“传声筒”,导致超越不了照着讲、含混讲的思维定势,不能突破照猫画虎、承接衣钵式的思想桎梏;有的大学校长狭隘偏执,习惯于拍脑袋想当然,玩虚玩大,浪漫主义色彩浓重,导致陷入空想主义,不成熟的思想观念又缺乏参与主体的广泛认同,与实际运行两张皮相游离。

  校长的立足点:用心用情于教育思想理论建树

  何为思想?通俗讲,思想就是头脑。思想不明亮,头脑难清醒。中国高等教育要现代化,思想观念首先应现代化。破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一系列难题,没有先进思想文化引领不成。一所大学的思想理念能否全面现代化,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思想是否解放、是否开放开明。一句话,能否做到有思想的教育家校长治校。

  尽管现有体制和环境对产生思想家型的大学校长还有种种制约和不如意,但总趋势是在改善中,而且客观环境与校长主观是否自觉自醒自信又是一回事。真正有思想的人是会理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欲想成为信息化时代有独立思想的领航人物,就该超越旧思想体系的樊篱,不忍随波逐流,善于独具慧心地“自己讲”、“讲自己”和“明白讲”、“讲明白”。走上岗位的大学校长,就该找准角色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将个人的生命价值寄托于教育改革创新,对大学本义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为治校办学和立德树人殚精竭虑、洞若观火,对大学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与民族国家的关系、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有深切的合乎规律的体会和认识,并深思熟虑,并将其转化为参与主体的共识、转化为指导办学行为的能力,真正成为叩开强校强教的领头雁和引路人。善于凝思铸魂、用心用情于教育思想理论建树的大学校长,必将获得人们尊崇。(作者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首页 上一页 1 2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