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追问“最难就业季” 是否名副其实?(2)

2013-06-14 11:12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分析

  心态:多想当白领

  结局:竞争必激烈

  金丽娜将目前国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归纳为“金字塔”结构,即上层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中层的白领,下层的蓝领技术工人等三个层次。但现有的人才结构却是“纺锤形”,即高管、技术蓝领少,白领非常多。而大学毕业生求职方向恰好集中在这一部分,因此面临的竞争自然就非常激烈。

  金丽娜说:“现在制造企业的蓝领技术工人,数量非常有限。沈阳很多国企都缺乏这类人才。因此在基本条件差不多的时候,都习惯用提高福利待遇的办法来吸引人才,蓝领技术工人月薪超过7000元的,在沈阳制造业行业里并不罕见。”一方面是大学生工作难找,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愿意提供更高的薪水招募优秀的应届生人才,但前提是毕业生必须足够优秀。因此,金丽娜更倾向于将人才不平衡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称为“假象过剩”。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的《2012年大学生求职报告》中,90后大学生在关注薪酬福利、发展前景之外,也开始关注起办公环境,卫生间文化等细节,甚至左右选择。而90后在遭遇现实和期望存在落差时就跳槽,这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度。调查显示,2012年,23.3%的毕业生有毁约经历,其中60.7%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展望

  今年:非单纯缺职位

  明年:就业仍不乐观

  作为就业指导老师,范云常做的就是打压学生们的就业期望值。他认为,大学生就业需要转变观念:“上大学4年,父母仅仅学费差不多就花了6-8万元,结果找一个月薪1000多元的工作,很多学生接受不了。我的建议是,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毕业就想找到一个好工作,很难。”

  金丽娜则认为,当下的“就业难”实际上是社会转型下的矛盾体现。“难”不是单纯的就业职位缺乏,而是市场需求和人才现状之间的失衡,而这是一个长期性的社会问题。如果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那么问题还会持续下去,明年后年,就业一样会很艰难。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