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大学?入学教育可能也把一些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可实际上办学的理念却是实用主义的,这不能不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我到南方一所大学讲学,一位大一的学生就向我抱怨:他们进大学第一堂课,竟然是“就业办”的老师给上的,讲的就是如何准备找工作。这个同学说,天呀,在中学被高考逼得喘不过气来,好容易上了大学,马上又有就业的压力!这位同学的抱怨,值得我们大学的管理者深思。尽管大学生就业也的确是大问题,学校不能不管,但大学教育全都受控于“就业”的指标与需求,也就失去了大学教育的本义。在这种完全讲实用讲实利的气氛之下,理想主义哪有存身之地?
还有,我们多年所注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方法生硬,不能针对现实问题回答学生的疑惑,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课上学的,课下可能马上就给低俗的空气所解构颠覆了。要求学生了解国家民族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是必须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向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必须的。但不能是生硬的、强制的“灌输”,不能是高头讲章的,脱离现实的,必须充分考虑新一代学生接受的可行性。
更重要的是,教育还需增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分量和内容,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滋养。人生观和世界观,决定人对整个人生意义和世界价值的基本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真善美、生与死的本质、人与自然、人性与社会性、社会公平的准则、伦理道德的底线,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本源性的,牵涉到对人生社会的基本看法,有的还富于哲学含义,涉及终极关怀。对这些本源性问题的探讨与摸索,也就导向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可能从根本上决定人一生的追求及其思想行为模式。这种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本来是大学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甚至比知识获取更加重要。我们应当好好反省我们的思想教育,想办法增加思想教育的实效,大力加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也许我们不能改变整个社会风尚,但起码大学应当有些理想,有些追求,能多少承担精神高地的责任。(作者系著名学者,山东大学特聘文科一级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首页 上一页 1 2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