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上海高三女生屡次为教材纠错 宁愿考场"不聪明"(3)

2014-12-30 10:23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独立思考不畏权威

  除了英语教材,陆韵还发现了语文教材上多个不当之处,如: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试用本)中第90页第13行“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中,缺少了后半个单引号。

  同册教材第130页第5行“微风过处,送来了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比朱自清先生所著原文多了一个“了”字。

  同册教材中有一首牛汉先生的诗《悼念一棵枫树》。牛汉先生已于2013年9月去世,可这本教材是2014年7月编印的,作者注释一栏中的生卒年标注为“(1923- )”,显然是编辑没有及时补注牛汉去世的时间。

  再如,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彩页中有一张有关“上海鲁迅纪念馆”的照片。但是,当陆韵按照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到虹口区寻访鲁迅公园里的鲁迅纪念馆时,却没有找到相符的场景。纪念馆的讲解员告诉她,这张照片的场景不在鲁迅纪念馆,而是在山阴路上的鲁迅故居里。果然,她在山阴路大陆新村鲁迅故居的二楼看到了这张照片所拍摄的房间。“所以,教材对照片的地点标注错了,应该改为‘鲁迅故居’。”陆韵说。

  面对接连发现的来自教材中的差错,陆韵说:“我平时会把教材中的一些细节以及与印象有出入的问题摘录下来,再去寻找相关的资料进行考证。”她坦言,自己也不是别人所说的教材“啄木鸟”,只是喜欢较真一些罢了。

  洋泾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吴颖芳对陆韵的“吹毛求疵”十分赞赏。她说:“很多学生甚至教师也不会去关注教材的差错,尤其是在当今浮躁心态弥漫的环境下,能保持这样的质疑和探究精神是不容易的,也是需要肯定和弘扬的。”而在洋泾中学校长张少波看来,中学生敢于给教材纠错、向书本质疑,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独立思考和不畏权威的精神,这对于培养创新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