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2014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介绍

2014-12-24 08:59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一、单个纳米颗粒光学检测新原理研究

  纳米尺度颗粒的快速检测在环境监测、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微纳光学的传感技术拥有无标记和抗电磁干扰等优势,为上述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在快速探测和超高灵敏度方面仍面临挑战。为此,急需提出新的光学传感原理,突破传统检测极限,获得分辨单个纳米级颗粒的检测能力。北京大学龚旗煌院士和肖云峰研究员等制备出超高品质因子固态光学微腔器件,极大地增强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并实现超低阈值微腔拉曼激光发射。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利用微腔拉曼激光模式劈裂来检测单纳米尺度颗粒的新方法。实验上,他们在液体环境下证明了新方法检测单个20纳米尺度颗粒的能力。这一方法的实现既可显著降低实验难度又具有良好的抗噪声能力。同时,他们还与浙江大学童利民教授等合作,研制出纳米光纤阵列传感器,可快速检测单个百纳米尺度颗粒,并测定尺寸。这些新的原理和技术将推进光学传感的检测极限达到单分子水平,并具有实时便捷等优势。

  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和《先进材料》(封面文章)上。工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被Phys.org和Materials Views等多家国际科技媒体专题图文报道,并引起了大众媒体的关注。

  二、网构软件理论、方法与技术

  互联网正在逐步演化成一个全球泛在的计算平台,其开放、动态和难控的特性对软件技术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挑战。以北京大学梅宏院士和南京大学吕建院士领衔的团队从2000年开始率先从软件角度探讨互联网计算,提出一种互联网软件新范型—网构软件(Internetware),并在国家973计划连续两期项目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套网构软件技术体系,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构造了一个开放、协同的网构软件模型,用以描述和规约自主性、协同性、演化性、情境性、涌现性和可信性等互联网应用新特性;提出了支持按需协同和在线演化的容器系统结构及相关机制,支持系统自治管理,设计实现了网构软件的运行时支撑平台;提出了全生命期软件体系结构驱动的网构软件开发和演化方法。

  作为中国学者自主提出的学术理念,网构软件研究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软件构件、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自适应等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行列。在软件领域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十多次入选最佳/优秀/亮点论文,数十次在国际会议上做主题/特邀报告;获得一批中国发明专利,形成多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研制的工具和系统在国内外众多大中型信息系统中得到应用;多次获得国家和部委级科技成果奖。对我国软件领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与功能调控新机制研究

  免疫系统为什么能够精确地感知外界病原体侵袭并及时启动能够清除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反应?这是免疫学领域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目前认为具有“哨兵”功能的树突状细胞(DC)起了关键性作用,但对于树突状细胞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殊免疫功能尚不十分清楚。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雪涛课题组从表观遗传和蛋白质修饰的新角度,研究了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的分子机制,发现了一种树突状细胞选择性高表达并对于树突状细胞发育成熟至关重要的以前未见报道的新长链非编码RNA(将之命名为树突状细胞长链非编码RNA,lnc-DC),对于为什么lnc-DC 能够决定树突状细胞的发育成熟进行了机制研究,首次提出了胞浆中的lnc-DC能够直接结合磷酸化蛋白信号分子STAT3而起关键性作用,此作用方式对于研究其它生命科学现象及其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理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此外,对于如何控制树突状细胞不过度活化以避免机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该课题组发现了一个名为Rhbdd3的蛋白质分子能够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分泌炎症因子,阻止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该研究丰富了对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与参与自身免疫病机制的认识,对疫苗研发和疾病免疫治疗探索有指导作用。研究结果分别发表于今年《Science》和《Nature Immunology》。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