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确定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高校可以“因材施招”,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问题:综合素质评价怎样保证可操作性?会不会流于形式?
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从人大附中多年来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情况来看,此次政策设计切实避免了流于形式。如鼓励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将参与的次数、时长作为记录的内容,可操作性强。这就避免了学校在评价学生思想品德时出现大而空等问题。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政策文件已经对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作了规定。高中只要在具体评价体系的建立中,把握好每个模块所要记录的具体内容就可以确保方案的落地实施。
此次改革会不会加重高中生负担?
问题:高中生学习负担很重是不争的事实,门门都考的学业水平考试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除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科外,其他学科合格即可。现行高考科目是统一规定的,有的科目学生不擅长但又必须考。改革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3科来考。应该说负担轻了。现行高考高三“算总账”,集中考6门,改革后,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的3科考试安排在三年中完成,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分散压力,也减轻一次性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