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猜想二】汉字危机,新媒体时代自我拯救
一、作文素材
2013年暑假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由央视主播主考,社科院专家当裁判,14岁上下的小选手们同场竞技听写汉字。节目中还设置了成人参与的现场体验团。“成人体验团”现场抽测,“癞蛤蟆”三字难倒了七成的现场观众,“熨帖”一词更是只有10%的正确率。“成人汉字书写低能”的话题。引起人们反思。
因为这些方块字,央视一向端庄的女主播在节目录制现场急得连拍演播室的桌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在演播室里激动地攥紧了拳头,连呼“天哪”;学者于丹坐在台下大声叫好。
看上去,只是在观看一群小朋友写汉字,但对这样的“考试”不屑一顾的人也改变了看法:“开始觉得不就是一个简单的游戏嘛,但接着看下去,发现自己是个白痴!”而许多毕业于正规大学中文系,而且现在正在从事出版编辑工作的人在看完节目后也坚定的认为,自己的语文一定是数学老师在体育课上教的!
该节目一播出,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人们对“自己究竟还会写几个汉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说自己“会念不会写,会写也写得很难看”;有人说自己“习惯了拼音打字,输入法会自动生成成语等词汇,把传统文化都忘记了”;还有人痛定思痛,表示要多看看《现代汉语词典》。
二、构思点拨
这是一个紧扣时代热点的材料作文题目,同时也是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作文题目。高中阶段的同学都要面临高考,同样也面临着汉字书写的问题,因此这个题目,学生也应当有话可说,可事可写,有情可抒。然而要写好这个材料作文也并非易事,因为作文材料中的“汉字危机”已经限定了写作内容,考生只能围绕着这一现象写作,而不是写作其他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写作从内容、立意都受到了限制。尽管如此,本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还是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写作的。
(1)汉字危机现象的危害。对汉语汉字的普遍蔑视会逐步消解和瓦解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批评说:“我们前辈有一句话叫‘敬惜字纸’,这种对于汉字、对于自己母语敬畏、尊重的传统,我们现在到哪儿去找?”相反,江蓝生认为,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调侃、戏谑,来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这种现象已非常普遍。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就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