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刘延东:为贫困地区孩子开启实现梦想的幸福之门(2)

2014-03-24 13:32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二、切实增强做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发展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差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抓好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下一代人脱贫致富能力,不能让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年轻人输在起跑线上。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把“加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1月份,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调研时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此后,他还特别强调,做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作,不能再出现学生自带桌椅上课、爬天梯上学等问题。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既是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再次强调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可以说,促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这是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的重要举措。九年义务教育是人生连续受教育时间最长的阶段,是打牢人生基础的关键阶段,对人的发展和未来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首先要从最广大的农村开始,从最贫困的地区抓起。这是保障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的当务之急。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必须尽快补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这个“短板”,兜住这个“网底”,促进贫困地区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他们开启一扇追梦圆梦的幸福之门。

  第二,这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之策。治贫先重教、扶贫先启智,这是我们30多年扶贫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特别是面对我国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有赖于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在减贫脱贫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为贫困地区“四化同步”发展和“五位一体”建设储备人力资源,既是帮助贫困地区百姓减贫脱贫、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关系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

  第三,这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紧迫任务。现在,距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还有6年多时间。全国有40%的义务教育学校、4700多万学生分布在贫困地区,涉及1100多个贫困县。这些地区历史欠账多,发展底子薄,大多学校教学条件较差,生活设施不足,一些村小和教学点运转比较困难,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学生辍学率相对较高。这是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推进教育公平最难啃的“硬骨头”。不尽快改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落后面貌,就不可能实现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必须切实加快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步伐,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