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帮儿子选学校的王女士也感概,自主招生实际上就是“鸡肋”。
类似于校长实名推荐的自主招生中的“王牌”,也让不少学生和学校深受困扰。有的学生高考发挥突出,成绩达到了比签订协议更好的学校录取线,最终另择高枝。由于之前的协议在法律上并无意义,所以围绕学生、中学、高校之间的烦扰一直不断。有的学校负责人就接到被弃高校的问询,“你们的学生怎么不守信?”也正是因此,部分中学被高校减少推荐名额。
“防患于未然”成报名主因
刘千祺如愿地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自主招生校推名额。刘千祺说,之前自己的排名是年级44名。实际上,北京大学的医学部也是我国高校医学研究的一块高地,但当刘千祺选择的时候,北大已经没有名额剩余。对此,刘千祺却显得不太在乎。“我还是知道自己的实力的,要考上北大我得在高考中超常发挥,考上北大的医学部更得超常再超常发挥”,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刘千祺最终还是作出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刘千祺说,如果能够拿到自主招生的降分,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多名受访学生表示,多条后路的“防患于未然”成为自主招生报名的主要原因。
一些学生既拿到了北大的自主招生认定资格,也拿到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认定资格。但由于明年的三大联盟自主招生考试再次撞车,考生只能选择一家报考。这些学生还处于最后的“纠结”阶段。
此外,还有学生在选择自主招生院校认定资格的时候,有意地选择了三大自主招生联盟,看中的正是参加一次考试可多所学校共同认定成绩的优惠条件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