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在上世纪90年代末之前,高考曾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有限的大学入学名额挑选出了优秀学生。
但是此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经历了大规模扩招,高校的录取人数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每年几十万增加到现在每年近700万。
储朝晖说:“因此,大学学位已经失去了很大一部分魅力,因为它已经不能再确保得到一份好工作。这为实行改革以提高质量提供了机会。”
但是广告公司经理尹建丽(音)说,高考制度是中国仅剩不多的能提供公平机会的政策之一,确保她这样来自底层家庭的聪明学生能上大学。
来自甘肃省农村的尹说,“我不是说高考制度没有问题,我知道准备高考压力有多大,但是任何改革都不应以牺牲公平原则为代价。”
尹说,因为缺乏透明度,近年来出现了利用制度漏洞的一些事例,这应该对致力于改革的决策者起到警示作用。
许多中国家庭与尹有同样的担忧。最近中国人民大学负责招生的官员蔡荣生因涉嫌腐败被抓,显然加深了这些人的担忧。
教育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说,使高校在招生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具有重要意义,但他表示需要更多细节,尤其是在信息公开和制度监督方面。
杨说:“这些方面的规定必须具体,以确保透明度,否则公众有充分的理由担心。”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