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不能仅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
近年来,许多人对高考改革的期望很高,希望通过高考改革破解素质教育的难题。然而,高考改革牵涉到不同群体的利益,实行起来很不容易,高考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实际上只是社会矛盾和教育竞争的集中体现而已。因此,我们对高考改革的难度应有理性和清醒的认识。
高考改革史上也有过经验教训,改得不好的话可能会出问题。有些改革实行几年又不得不退回原地,有些改革实行不当不仅会影响中心的教学秩序,还可能会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不少省、市、区和高校在高考改革方面进行过各种探索,这些探索有的经受住了考验,成为全国普遍推广的制度,有的历经反复甚至挫折。基层展开了不少实验,但相对缺少顶层设计。有些改革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却不一定理想。一些地方很希望得到国家层面的专业指导,以免改革不当,影响中学的教学秩序和一个省数十万考生的前途命运。还有些高校在进行招生考试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认识自主招生中的大学联考,社会反应不一,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咨询。
为提高国家教育考试重大决策的科学性,2012年7月19日,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根据《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章程》,该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对国家教育考试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对国家教育考试重大政策进行论证,提出咨询意见;研究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改革方案,指导国家教育考试改革试点。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由“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并对该领导小组负责。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担任,委员由教育、科技、经济、法律、管理等领域26位著名专家组成。委员会下设考试、招生、管理三个专家工作组,成员主要有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司长、部分省市教育厅负责人、教育考试专家、院校代表等。
正如美国学者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所言:“就像战争意义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定一样,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决定。”同样,中国的考试招生改革如此重要并影响广泛,已变成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和重大的民生工程,因此不能仅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而需要有一个更权威、代表性更广泛的组织或机构来决定。
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是落实《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根本目的是对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制定高考改革总体方案,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考试方面的突出问题。相信该委员会对未来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一定能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