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我市拟就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高考考试与命题方面”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是: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意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这个“征求意见稿”说明了三个问题:
第一、北京市教委正视语文学科沦为高中弱势科目的现状,表达出改变这一现状的决心愿望。这令人鼓舞;
第二、北京市教委试图以高考为导引改变这一现状,这是实事求是的选择,体现出勇毅气概。这值得肯定。
第三、北京市教委对高考语文学科的改革包括内容形式两个方面,为征求意见提供明确方向。这引发思考。
的确,立足现实教育机制和社会心态谈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不能无视高考,不能无视高考对社会人心的强大吸引力,不能无视高考几乎成为中学生学习唯一动力的严峻现实。唯一实事求是的抉择就是,将对高考语文的思考与对素质教育的思考结合起来,认识高考语文的内在规律,优化高考语文命题、阅卷和备考等各项工作,使高考语文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我坚信,这是每一位负责任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二抉择。
北京市教委提出的具体措施包含两个方面。
考查内容方面,五点:①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②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③注意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④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⑤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考查形式方面,一点: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考查内容”所强调的五点,正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语文学科的规律。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执行“课标”已经四年,现在再次提出,看来落实不尽如人意,有必要加以强调。
“考查形式”只一条,却分外引人关注:分值提高30分。
提升高考语文学科在各科目中的分值权重,很有点“扶贫”的意味。只是,如果不解决根本问题,这种分值的倾斜能见效吗?“考查内容”所强调的各点能落实吗?我们更需要正视的是,语文这样一个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在中学教育中渊源悠久的学科,是何以沦落为弱势科目的?
语文学科的沦落,当然有更深层的原因,这原因是综合性的;但是,既然市教委准备由高考入手,力图改进,这里就只谈高考。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