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今年8月份举办求是夏令营,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获得者参加该校自主招生可加20分,通过笔试后可在高考时加40分。该夏令营全国有100人参加,最终选出18人。
最近几年,因高考加分而导致的作弊,已经是屡屡见诸报道。早在2006年8月15日,就曾有媒体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近50人的班级,能加20分的就达到20多人。近一半的学生加分,这只能说明不是我们的分加得有问题,就是说明我们在加分的过程中,操作有问题。
2010年,教育部对于高考加分做出了调整,因此,从2011年开始,各地招生考试部门纷纷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瘦身”。
鼓励个性发展,这是最初政策制定的一个初衷。加分政策是一个导向,但是这种导向又引发了很多问题。近年来,高考加分引发的作假、腐败和产业利益链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对于此次政策调整,国内数位专家学者均表示肯定。
2013年6月,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发布了一组“清华坚决抵制四川的体育加分”微博,曝光了四川省考生的“二级运动员”资质存在造假嫌疑一事。这是全国高校首次公开拒绝某一地区或者某一类加分项目,使得高考加分政策再次引发热议。
在熊丙奇看来,对高考加分政策“瘦身”不是解决加分腐败问题的根本之道,“即便瘦身之后,运作的机制还是没有变,在这些项目中还是可能有加分腐败,还是有可能不能让学生真正发展他的个性和素养。”他指出,治理高考加分乱象更重要的是进行制度改革,“关键在于推进基于高校自主招生的多元评价体系构建,最后形成综合录取。”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