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盲人上演行为艺术讨要高考权
当日上午11时许,在位于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的教育部大院门前,只见志愿者高举一块代表大门的塑料板,门楣上标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字样。河南新乡籍视障人士王瑞从一旁走向这扇“高考之门”,却因大门紧锁而碰壁。门锁上挂有“不提供盲文试卷”的告知牌。
据了解,此行为艺术,意在呼吁教育部门尽早落实相关法律的规定,为符合参加普通高考条件的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试卷或电子试卷。吸引路人驻足围观,但秩序良好,未对交通造成影响。大部分围观路人表示,此前并不知晓盲人无法参加普通高考的情况,了解情况后,认为这种做法显失公平,与我国扶残助困的道德传统和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形成反差。
“长期以来,盲人一直无法参加普通高考,主要是因为教育考试部门不提供盲文试卷。”王瑞不解地对路人说:“不提供盲文试卷,等于从一开始就剥夺了盲人平等参与高考竞争的机会,这样全国的盲人根本不可能考入自己向往的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难道因为我们眼睛看不到,就要剥夺我们参与竞争的机会吗?”
王瑞告诉记者说,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我国作为世界盲人联盟的会员国,往往会在各地举行一系列体现尊重关爱盲人的公益活动。只所以选择在盲人节前一天开展这样的活动,正是为了能够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盲人平等受教育权的关注。
“单招单考”制度下盲人考大学阻力重重
据介绍,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盲人高等特殊教育制度。这种制度就是限定国内的几所大学可以通过自主命题组织考试的形式招收盲人,也就是所谓的“单招单考”。与此同时,我们熟知的每年6月的普通高考始终将盲人拒之门外。
长期关注残障人受教育权的公益人士、郑州亿人平中心执行主任谢斌谢斌说:“这种制度的问题在于,首先招收盲人的大学太少,全国这样的本科也不到十所,每年招生的总数不到200人,这和全国1700多万盲人的总数根本不成比例。其次是盲人考生必须前往学校所在地参加学校命题的单独考试,盲人行动不便,大多需要家人陪同,给他们造成了诸多不便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再者是招生专业局限,除了上海以外,全国的盲人只能选择按摩和音乐两个专业。这在其它国家和地区是很少见的情况,而且至今也没有看到学术界对盲人不适合学习其它专业作出过有力论证。”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