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才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师范院校不关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关起门来办教师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老三门”课程内容“空、繁、旧”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培养出来的师范生与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旨在通过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动举办教师教育院校深化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总体来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主要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意见》从创新协同培养机制、建立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是反映基层创新。在多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相关院校的试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
三是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遵循不同类别教师的培养规律,分别提出卓越中学、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和目标要求。
四是把握国际趋势。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教师培养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将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充分反映在《意见》的各个方面。
问:您刚才提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将分类推进卓越中学、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否作一简要介绍?
答:面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根据中学、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特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将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