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改革的目的不是收费,而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有一些学生表示,学分明码标价的方式让人感到不舒服,似乎学校变成了超市,学分变成了商品。这是否会令教育成为消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学分制收费确实并不是完善的,也还存在问题,例如可能会引起教育的功利化。但实践证明,学分制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学分制收费作为学分制的配套完善措施,已是世界一流大学通用的模式,符合现代高校发展的趋势。
他说,之所以产生争议,根源是大家对高校的不信任,是高校的很多配套改革并没有跟上来。
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全国高校陆续实行了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选课自由,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国内外高校互认学分,也为跨专业跨学校跨国学习交流提供了便利。目前,国内高校基本都采取了学分制的制度。
但与美国等国家的高校基本配套采取的学分制收费不同,国内的高校虽然实行了学分制,但仍然是按照学年制定额收缴学费,直到近几年开始,国内部分高校开始尝试按学分收费。
除湖北外,上海、浙江、江苏、湖南、山东等地,已经出台了普通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李晓红说,学分收费制改革目的不是学校获利,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以主人翁姿态选择真正喜爱的课程和心仪的老师。另一方面,促使教师增强教学责任感,提高课程质量。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