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重”软件,为何如此火爆?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赵洁指出,很多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论文答辩,防止“技术层面”不过关,都会在校方正式“查重”前进行自检。“对于东拼西凑完成论文的同学,‘查重’可以帮助他们找到重复之处,‘改头换面’后即可通过学校的检测。而那些认真做论文的同学,也会先行自检,图个心安,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论文“查重”,治标不治本
“因为‘查重’,我基本把论文改了一遍。”去年研究生毕业的张宇睿至今仍对“查重”心有余悸。研三期间,他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求职上,论文则是在导师三番五次的催促下,花了十多天临时拼凑出来的。“自查重复率超过了50%,只能从头开始改——换说法、改语序,实在没辙就整段删,‘调’了三天,才勉强通过。”
众所周知,“查重”旨在整治学术不端行为,改善论文抄袭盛行的风气。现在看来,“查重”,真的这么有效吗?
“事实上,‘查重’由来已久。以前主要是依靠导师和评审教师的记忆去‘查重’,但个人的积累和记忆毕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现在凭借技术手段‘查重’,不但提高了效率,也挤压了学生投机取巧的空间。”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指出,“查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学术研究的氛围,但其终究只是一个作用有限的辅助软件。
南开大学副教授陈鹏也认为,“查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抄袭问题。“现有的‘查重’软件往往是将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建立一个数据库,与被查重的论文进行文字对比,但这种方法对于三种抄袭的识别度有限:很多查重数据库无法涵盖海量书籍内容,所以对‘抄书’的效力有限;由于软件主要依靠对比文字,将相同观点变换说法,就会出现查不出来的情况,所以,其对‘抄观点’的效力有限;此外,由于中外语言的表述方式、语序等存在差异,所以外文文献‘翻译’式抄袭多数情况下同样可以逃过‘查重’。”
“上有学校查重,下有自检市场。”赵洁表示,火爆的市场、巨大的购买需求直接说明了“查重”软件并非解决大学生论文抄袭问题的根本举措。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