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洋学历”“洋论文”造假谁之罪(2)

2012-08-23 11:01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广开人才渠道,不拘一格选人才,需要突破学历“一格”,才能落实“不拘”。健全能力甄别的标准与机制,才能使有能力的人不靠假学历也能崭露头角。

  现在不少学校,教学缺乏能与高新技术接轨的教授人才,学科教育缺乏学科突破的引导,技能教育缺乏技能突破的引导,学生盲目地学习,这就影响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产生。没有以突破为引领的学科教学或技能教学,杰出人才产生就慢,技术应用改进就难,经济发展就难有实质性步伐。没有能力甄别的标准与机制,真正有突破能力的人才就难以破土而出。

  【我来补充】

崇洋助推造假

■徐秉国

  “洋学历”造假之所以屡屡发生,除了有的国外大学认证困难、学者自身缺乏自律之外,更多要反思国内对洋学历过度追崇的选人用人的价值取向。

  凭心而论,在国外经过严格的教育培养、科研训练的人,其战略眼光、思维质量、科研能力大多数是比较高的,这已经被钱学森、邓稼先的贡献所证实。也就是说,“洋学历”相比于“土学历”可能更代表着优质甚至是高效,其含金量无疑对国内高校更具有吸引力。高校为自身的实力发展、名气提升计,强调“洋学历”的背景也无可厚非。但是透过各高校对顶尖人才、“某某学者”计划的选拔标准,“言必称西方”,基本上包含着一种价值取向:“洋学历”与“土学历”不是平等,而是优先甚至是排他的。因而,对于一个学者而言,没有“洋学历”这个金刚钻,即便能力再大再强,也很难揽到某某教授职位这个瓷器活。为了获得某职位或者快速上升,弄个假的“洋学历”似乎是迫不得已的做法了。

  总体而言,要使“洋学历”避免注水,我们的选人用人必须回到能力本位。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