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中考动态 >

2012北京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原题:白梅无价(2)

2012-07-27 10:44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他笔笔中锋,带醉带泪写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这张四尺白梅花,干湿浓淡,墨色淋漓,疏影横斜,笔意纵横。
  笔墨狂放霸气,直追写意开山祖师徐青藤。不仅世间难得如此珍奇,就连许老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再画第二张。就像人不可能诞生两次一样,这幅佳作不能克隆,不可重复,甚至不能临摹。那个年代,那个下午,许老那种横扫千军的运笔速度,那种大悲大恸之后,寻觅到的唯一的恣意渲泻情感的方式,也绝对没有第二回。

  白梅,已经成为我的传家之宝。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妻子才会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画儿展开,来一番精神饕餮。我不敢拿到裱画店里去裱褙,怕裱坏了。仔细想想,它昭示了一个道理:在中国画界,松竹兰梅笔情墨意,难免重复,可至珍至宝的神品,不是百无聊赖时的遣兴,不是吃得太饱了做的消化运动,也不是文人的游戏,而是在笔端凝注了浓烈的情感,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在某一个特别的时间流程中创作的东西。公元五世纪著名书家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是深知其中三昧的。“妙”只能“妙”在“神采”,而文人墨客飞扬的神采,并非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必得集人气、情采、天时、地利诸多因素为一体的时候,才可得其“神”。所以王羲之只有一部《兰亭集序》。写意大师梁楷给我们留下的绝佳作品寥寥。齐白石也不是张张画儿都是“绝品”。所谓“意与灵通,笔与冥运”,“书道玄妙,必资神遇”,古人早已为之感慨万端了。正因为如此,神在,许老的白梅在。开卷总有一股真气扑面,那种感觉,常常是唯见神采不见梅花。白梅,似乎是另一种文字,一种情感的符号,从这个角度认识,文人书画的确是十分个人化的行为。中国画中的泼墨大写意,因为宣纸毛笔的特质,因为水墨色在刹那间的碰撞、冲杀和交融,好作品的诞生有些偶然性。那些神来之笔,甚至画家自己也始料不及。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