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梁挺福:从升学规划角度看“211”“985”存废之争(2)

2014-11-20 00:36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考研过程中同样绕不开的“名校情结”

  在现有的体制框架下,“985”、“211”工程高校,相比较非“985”、“211”工程高校而言,享有较多的保送研究生名额。而在全国研究生的统一考试中,有些高校在其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只招收“985”、“211”工程高校毕业的本科生,而有些高校尽管没有这些明文规定,但是在面试环节,却也在遵循着如此的“潜规则”。以上的这些成文或者不成文的规则的确是不公平的,非“985”、“211”工程高校不乏有在学术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人才,“985”、“211”工程高校中同样存在“怒其不争”的学渣。但是总体而言,在科研实力、学术氛围较为浓厚的“985”、“211”工程高校中优秀人才的比例还是相对较大。这也是在研究生招生中,导师们偏爱“985”、“211”工程高校本科生的原因所在。

  职场中大过一切的“名校情结”

  “名校情结”在职场中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在就业市场上,“985”、“211”工程高校毕业生求职更为容易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诸多的求职者,用人单位用于筛选合适人选的最低标准便是:是否为“985”、“211”工程高校毕业。在满足这一标准的前提下,再进行下一轮的筛选。能力再突出的非“985”、“211”工程高校毕业的求职者,往往在第一轮“名校光环”中便败下阵来。对于幸存的“985”、“211”工程高校毕业的求职者的下一轮筛选中,本科阶段为非“985”、“211”工程高校毕业得求职者将会被淘汰。因此,在职场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3个985,求职不受苦;3个211,应聘都有招。”

  同时,在高校中,尤其是非常著名的高校中,“土著”一词颇为流行,意思就是最起码本科阶段得在某一高校就读,方能称之为“土著”。在北大、清华等名校中,时常会听到诸如“北大土著”“清华土著”之类的引以为傲的简称。“土著”一词贴在高校学生身上的标签,同样也成为用人单位筛选人才的标准之一。

  在高考、考研、求职过程中,无处不在的“名校情结”已经成为时下一大普遍现象。“985”、“211”工程存废与否,这种“名校情结”都会存在。“985”、“211”工程存在的情况下,“名校情结”中所谓的“名校”便是“985”、“211”工程高校。一旦“985”、“211”工程被废除,“名校情结”中所谓的“名校”同样会有“985”、“211” 工程高校的影子。“985”、“211”工程的存在对于高校的发展或许不利,但是其在考生的升学规划和职业规划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片解读:【211、985高校拿走全国七成政府科研经费】全国31个省区市中,"211"和"985"高校数量最多的6个省区市就占有这些高校一半以上。2009-2013年,政府拨付高校科研经费2647.69亿元,其中72%被112所"211"和"985"高校瓜分,剩下超过2000所高校只能分摊剩余的700多亿。)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