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
父母冷漠严酷易养成孤独型儿童
孤独的利刃伤己也伤人
●22岁美国大学生杀死3名华裔室友今年5月23日,22岁美国大学生、孤独症患者埃利奥特·罗杰用刀杀死3名华裔室友后,又驾车前往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附近开枪扫射致3人死亡,随后自杀。此前,罗杰曾发布视频称:“我22岁了,还是处男,甚至都没吻过女孩。大学期间,所有人都寻欢作乐,但这些年我却在孤独中腐烂。这不公平。女孩子从来都不觉得我有吸引力,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13岁沉默少年掐死同村8岁女孩2004年11月,因同村8岁女孩骂骂咧咧,13岁的小宝将其掐死。小宝和女孩都是北京大兴郊区人。小宝内向不爱说话,也从不骂人。父母天亮就出门卖菜,也更偏爱哥哥,小宝沉默地承担了所有家务。村里人都说,“谁也看不出这孩子会杀人。”
缺少关爱、找不到存在感
孩子易形成孤独型人格
四川省心理卫生协会执行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刘婷表示,从跳崖少年的成长经历分析,他从小缺乏父母、爷爷奶奶的关爱,生活中也应该没有关系较好的同学、朋友;而在学校,因为表面上“很乖”,也缺少老师的关注、关爱。长期以来,他一直游离于社会之外,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存在感,形成了孤独型人格,这种性格多形成于12岁之前。
拥有这种性格的孩子,往往敏感多疑,当压力无法释放的时候(高考失利只是少年跳崖的诱因),就会走向极端。而这种极端方式会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一种是内归因现象,人们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一种是外归因现象,遇事总在自身之外找原因。前者表现为自责,一旦过度容易引起自杀、自残;后者表现为怨天尤人,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产生伤害他人、报复社会的行为。
冷漠严酷型父母
容易养成孤独型儿童
有些父母在情感上稍显冷漠,对孩子非常严厉,缺乏良好的情感疏通渠道,对孩子的反应也是冷漠相待。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被塑造成孤独型儿童。
孤独儿童往往惧怕亲密接触,因为依恋父母的渴望经常落空,并由此认为:我没有需要。孤独儿童的内心里,可能隐藏着一个不真实的自我,看起来独立,实际上却是否定自我的需要。孤独儿童通常性格冷漠甚至冷酷,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他们通常对物质需求淡薄,独立并富于忍耐。然而,他们未来的婚姻生活通常充满曲折。常见的被配偶抱怨成冷血动物、冷酷无情的人,多半是孤独型人格。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