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学即将升入高三的合肥市中学生王一楠周围充斥着“状元”商品:高考状元笔记、状元房出租、状元保健品等。
“在暑期补习班下课准备回家时,我经常接到相关的传单,”王一楠说,“周围很多同学和家长购买相关商品,我妈妈也给我买了一套状元笔记。”
在淘宝网首页输入“状元笔记”,显示出现上万件商品:安徽省高考状元笔记、黄冈状元笔记、哈三中状元笔记……这些笔记许多近一个月的成交记录都在一百件以上。除了影印的手写版笔记,还有电子版、照片版。
而近日多位高考状元向媒体回应,他们从没有出售过笔记,网上的商品也并不是他们的笔记。
假“状元笔记”的曝光引发热议,一些人担忧炒作“状元经济”,会让高考压力下已经偏失的价值标准愈加失衡。
当下高考状元成了企业、政府、学校等追逐的对象,重奖事例屡见不鲜。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68.3%的受访者反对重奖高考状元,61.6%的受访者认为地方政府奖励高考状元是把“状元”当成地方政绩。
状元们不仅是重奖的对象,也是众多培训机构和学习用品厂商争抢的目标。
江苏省兴化市2013年理科高考第一名张四维等部分往届和应届省市高考状元告诉记者,自己接到过厂家邀请参与商业活动。“我和我父母拒绝了此类邀请,还是想让自己的学生时代单纯一些,”张四维说,“考第一名存在偶然因素,不能说我成绩高几分,就比其他同学优秀。”
教育界人士认为,“状元经济”取决于供需关系,在商业领域本没有违法违规。但在社会价值层面,过分炒作,会导致已经偏失的价值标准愈加失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高海波认为,“状元经济”是一种传统思维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畸形结合。“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教育是为了求知而不是考试成绩。”
安徽芜湖一名中学教师陈健表示,高考成绩不能作为政府评价教育部门,教育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家长评价学校的唯一指标。
“各界应思考衍生‘状元经济’的土壤,”安徽大学社会学教授范和生说,“应该从教育管理部门、媒体、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多角度来形成一种对教育的更理性的投入机制,彰显教育公平。”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