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又到一年高考时 盘点高考的12大商业经济(5)

2014-06-03 16:45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不认为高考经济很热10.34%

  专家评论

  经济现象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近年来高考经济的兴起,固然有市场的考量,但也存在许多不切实际的造势,极易导致畸形发展。专家指出,它是靠“吞噬考生身上的养分来维持的”。的确,对于如此寄生在考生这一特殊载体上的“高考经济”,有必要理性看待,冷静思考。像很多与高考不沾边的广告宣传,为了炒作,都贴上了“高考经济”的标签。其实大多数商家看重的只是经济利益,只是借助“高考”这一平台进行炒作罢了。

  对此,专家指出,正常的补充营养和心理辅导是必要的,但一些以高考为名的“消费新品种”和商业宣传,则不仅是劳民伤财,而且还容易引起社会问题。

  谢师宴

  东北财经大学教授王玉霞认为,高考经济是被考生家长和商家共同催生出来的。这种所谓的“经济”在几年内是不会消除的。王玉霞希望家长在为“高考经济”买单时,能更多地保持理智,而商家在以高考为商机赚钱时能多一些诚信。

  这一切大部分都是商家的刻意炒作,利用亟须改革的高考制度,利用考生和家长渴望成才的心理,制造出一种畸形的消费。

  由于我国的国情国力所限,不可能让每一个渴望学习的学子,都能够进入大学深造,只能沿袭历史上的考试制度,采取择优录用的方法,让少部分人进入高校读书。莘莘学子年年寒窗苦读,日日挑灯夜战,全都化作考场上的奋力一搏。老师的教诲,家长的期望,亲友的关心,社会的关注,这一切也全都变成一种不堪忍受的重负,让考生们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应该为考生创造一个平和的环境,给他们更多的宽容与帮助。可是,狂轰滥炸的商业炒作,连篇累牍的广告宣传,把本来已经很紧张的气氛搞得更像如临大敌,把已经背上恶名的“黑色六月”,搅得更黑。

  如此看来,进行口号制造,善于名词创新,确实是国人的强项。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华夏大地,人多口杂,就更容易起哄架秧子,把原本挺好的“经济”这个词,四处滥用,将“高考”和“经济”硬给联姻,闹不清到底是“高考”把“经济”侮辱了,还是“经济”把“高考”糟践了。

  如果从高考前就这么“经济”下去,一般家庭绝对扛不住。从喝健脑补药,参加“高考补习”,进行“心理咨询”;到住“考生宾馆”,吃“高考套餐”,乘“高考的士”,吸“考生纯氧”;临了,再举办什么“状元宴”“谢师宴”。这一圈下来,少说也要四五千元,几乎是一个下岗职工一年的生活费,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对广大百姓来说,这哪里是什么“经济”,纯粹是高消费,额外的负担。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