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竞争海归渔利
造假背后有玄机
高校是引进海归人才的最大受益者,却也是海归造假的重灾区。本是学术研究一湾静水的高校,为什么频频出现学术造假的丑闻呢?谁又该为频现的学术造假买单?
推荐内容>>两起造假事件拷问学术欺诈 引进人才审核存漏洞
推荐内容>>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陆骏假冒国外学者被开除
推荐内容>>厦大女教授文凭造假续:傅瑾承认造假校方将其辞退
推荐内容>>教育评论:医治学术不端,防火墙须前移
推荐内容>>陈宝泉:从“假博士”事件中该反思什么
南京医科大学的一名教授在介绍普通高校招聘海外学者的程序时说:“在教育部的学历认证中心可以很容易地审核应聘者的资历。况且,在由业内专家组成的面试组中,应聘者是骡子是马也会一目了然。”
回顾数起海归造假事件,不论是唐骏的“野鸡文凭”、傅瑾的无中生有,还是陆骏的“移花接木”都存在着明显的漏洞,相关单位只要认真核实,完全可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在被采访的学者们看来,海归学历造假频现于高校,其根源在于部分高校为争创一流大学而制造出人才泡沫。部分高校为建一流大学,拼命吸引一流人才,可实际上对外国高校并不了解。而面对各级部门对海归人才的高额资助,个别海归难抵其诱惑。
傅瑾凭借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成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闽江学者计划”规定,“有关高校必须为聘任的特聘教授提供配套的科研经费,自然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200万元,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陆骏入选的“青年千人计划”奖励方式是:“中央财政给予‘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每人50万元的生活补助、3年100万—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正是这样的利益驱动,使得个别急功近利的海归学者不惜放弃自身信誉学术造假,沦为高校竞争的工具。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